查看原文
其他

龙蟠氢能源首款210升IV型储氢瓶产品成功试制下线,2022储氢瓶产业发展如何?

全球氢能 2023-11-07

文章来源:龙蟠科技、全球氢能,全球氢能整理编辑,转载请完整注明出处!

1月7日,龙蟠科技(603906)下属子公司龙蟠氢能源在南京宣布,由龙蟠氢能源独立研发、制造的首个210升IV型储氢瓶样瓶正式试制成功,这是龙蟠氢能源在去年12月中旬建成燃料电池催化剂200公斤生产线之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之内,实现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图源龙蟠氢能源

IV型储氢瓶,全称为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与国内燃料电池汽车目前普遍采用的Ⅲ型金属储氢瓶相比,IV型储氢瓶有着轻量化、高压力、高储氢质量比、长寿命、低成本等多项优点,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IV型储氢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2023年,我国有望公布IV型储氢瓶国家标准,届时,IV型瓶在国内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的推广速度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此前,龙蟠氢能源已成功生产出60升规格、主要适用于燃料电池乘用车的IV型储氢瓶产品,本次推出的210升IV型储氢瓶产品,未来将主要面向以重卡为主的燃料电池商用车市场。

据了解,2023年,龙蟠氢能源IV型储氢瓶产品将由过去的实验研发,进入到与主机厂协同的产品定制开发阶段,龙蟠氢能源将与国内主流的燃料电池整车企业密切协作,争取能将成熟的IV型储氢瓶产品早日在国内市场开展实际应用。

江苏龙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龙蟠科技”)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销量领先的化学品上市公司,旗下的润滑油、冷却液、车用尿素等产品市场销量均位居前列。近年来,龙蟠科技加快向新能源领域转型,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域,已经跻身头部行业之列,成为宁德时代等电池企业的供应商。

在氢能领域,龙蟠科技稳扎稳打,从下游的“用氢”领域迈入到上游的“制氢”领域。同时在IV型储氢瓶领域,龙蟠科技自主研发的多款不同规格样品瓶也已经试制成功。

2019年10月,龙蟠科技宣布向明天氢能投资8000万元,并正式启动与明天氢能的战略合作。

2020年4月,龙蟠科技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签订《联合实验室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宣布,将成立联合实验室,以燃料电池催化剂公斤级规模化量产技术的研究开发为核心,培养燃料电池催化剂量产技术高层次专门人才。

2020年5月,由龙蟠科技旗下南京精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制定的70MPa车用IV型储氢瓶企业标准已制定实施,其相关的生产线建设项目已通过政府立项。

2022年龙蟠与中科院大化所合作研发的铂碳燃料电池催化剂将实现公斤级量产;1月15日,龙蟠科技全资子公司龙蟠氢能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同启动PEM电解水制氢催化剂的研发项目。此举标志着继车用IV型储氢瓶、燃料电池催化剂之后,龙蟠科技的氢能业务从下游“用氢”领域正式迈入到上游的“制氢”领域。 

此外,龙蟠于2020年成立了氢能相关的子公司,并在去年12月正式将其更名为江苏龙蟠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龙蟠氢能源”)。龙蟠氢能源自2020年成立以来,致力于开展燃料电池催化剂、IV型储氢瓶等领域内的科研技术攻关。

当前,龙蟠氢能源的燃料电池催化剂产品已实现向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外部客户的批量供货,IV型储氢瓶也已成功生产出多个样品。

2022年7月5日,新创氢翼与龙蟠氢能源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重点在氢动力无人机所需的IV型储氢瓶领域进行深度合作,龙蟠氢能源将为新创氢翼定制开发无人机专用IV型储氢瓶产品,协助新创氢翼打造出行业领先的氢动力超长航时工业级无人机。

随着IV型储氢瓶国家标准的发布提上议事日程,以及燃料电池重卡产量的持续攀升,210升规格IV型储氢瓶今后将迎来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2022

储氢瓶产业发展关键词:活跃&提速

国家能源局在上周发布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中已明确提出,交通领域将大力推动新能源、氢燃料电池汽车全面替代传统能源汽车。相关人员指出,2023年,预计在政策效果合力及降本的推动下,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将实现翻番,其中,重卡车型比重有望进一步提升,有效带动产业链价值增长。

车载储氢系统的应用推广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的重要突破口。燃料电池汽车车载储氢技术主要包括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高压低温液态储氢、金属氢化物储氢及有机液体储氢等,高压气态储氢是技术最为成熟的方式,且已率先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在高压气态储氢中,根据储氢瓶材料不同,可将储氢瓶分为纯钢制金属瓶(I型)、钢制内胆纤维缠绕瓶(II型)、铝内胆纤维缠绕瓶(III型)和塑料内胆纤维缠绕瓶(IV型)4种。各类储氢瓶特点如下所示。

各类储氢瓶特点

目前,随着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攀升、示范规模加速扩大,储氢瓶需求将大幅度增加,储氢瓶产业活跃,发展提速,不过同时也对储氢瓶性能提出更高要求。70兆帕IV型瓶凭借安全、高储氢密度、轻量化、低成本等显著优势,开始获得气瓶生产企业接力捧。当前,我国市场仍以35兆帕III型瓶为主,IV型储氢瓶仍处于初步推广阶段。

现阶段,以中集安瑞科、中材科技、佛吉亚斯林达、国富氢能、天海工业、奥扬科技等为代表的气瓶企业已经成长为国产储氢瓶的中坚力量,2022年,多家企业在储氢瓶领域加速布局,储氢瓶产业链投资、扩产发展同步提速。

全球氢能根据公开资料梳理,存在疏漏

碳中和大背景下,车载储氢瓶发展对于推动氢能源产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相关人士预测,未来,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车载储氢瓶市场,2020-2050年中国储氢瓶市场规模合计有望达到3234亿元。



END

  //  推 荐 阅 读 

1、118台氢燃料发动机采购!天能氢电与格润时代再次签约;锂电&氢能“一山不容二虎”?

2、国家能源局文件征求意见:大力推动新能源、氢燃料电池汽车全面替代传统能源汽车

3、【干货】我国绿氢供应体系建设思考与建议

4、国内首个!国家氢能动力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5、全国首辆氨氢燃料电池客车在福州启动!福大紫金“再下一城”!

编辑:戴戴

电话:15271900536

联系邮箱:daixinxin@acmi.org.cn扫码加入中国氢燃料电池行业通讯录


扫码加入微信交流群

商务合作|广告投放

戴女士 18171430118

【免责声明】1、鉴于本平台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平台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平台联系, 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平台将及时处理;2、本平台文章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需保留本平台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4、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全球氢能所有。

版权声明】图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转发,点赞,在看,安排一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